快报!中国成日本芯片制造设备最大市场!连续三季度占比超50%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7-03 20:40:08 989 0条评论

中国成日本芯片制造设备最大市场!连续三季度占比超50%

[东京,2024年6月14日] 据日本媒体报道,中国已经成为日本芯片制造设备的最大市场。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第一季度,日本面向中国市场的芯片制造设备及其零部件、平板显示器设备的出口额占总额的比例连续三个季度超过50%,这一比例在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50%。

数据显示,日本2024年第一季度相关设备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5212亿日元,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82%。日本财务省分析称,中国企业在中美贸易紧张形势下,为了替代无法从美国进口的尖端芯片制造设备,加大了对日本设备的采购。

从产品来看,日本对华出口的芯片制造设备主要包括光刻机、刻蚀机、薄膜沉积装置等。其中,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,被誉为“芯片制造皇冠上的明珠”。日本在光刻机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,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中国成为日本芯片制造设备最大市场,反映出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。近年来,中国加大了对芯片产业的投入,芯片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。但中国芯片产业仍处于追赶阶段,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方面对进口依赖度较高。

未来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,对芯片制造设备的需求将继续增长。日本作为芯片制造设备的主要出口国,将从中受益。

附赠:

  • 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数据:[移除了无效网址]
  • 日经中文网文章:[移除了无效网址]

通过此次新闻稿的撰写,我更加了解了中国成为日本芯片制造设备最大市场的原因和影响。相信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的不断进步,中日两国在芯片领域将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。

星舰第四次试飞奏响胜利凯歌:SpaceX 超重型助推器首次软着陆成功

美国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,2024年6月6日 - 在万众瞩目中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的星舰(Starship)迎来第四次试飞,并取得了圆满成功。此次试飞不仅完成了既定目标,更实现了超重型助推器(Super Heavy Booster)首次软着陆,为星舰迈向月球和火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星舰是SpaceX研发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系统,由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型助推器和星际飞船(Starship)组成。此次试飞的星舰由SN29飞船和B11助推器组成,整体高度约为140米,起飞重量达约700吨。

星舰第四次试飞的主要目标包括:

  • 验证星舰的飞行控制和姿态控制系统
  • 测试星舰的发动机性能
  • 收集星舰在高空环境中的数据
  • 首次尝试回收超重型助推器

试飞过程精彩纷呈:

星舰于当地时间6日下午5:10(北京时间7日凌晨5:10)点燃33台猛禽发动机,成功升空。飞船上升至约10公里高度后,与助推器分离,并继续上升至约12.5公里高度后水平转动,模拟入轨过程。随后,星舰开始下降,并在大约6分钟后成功在墨西哥湾的预定海域软着陆。与此同时,超重型助推器也成功完成了空中翻转和减速操作,并在大约8分钟后在距发射地点约33公里的海上平台软着陆。

星舰第四次试飞取得了重大进展,具有以下重要意义:

  • 标志着星舰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,为后续的星舰登月和火星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  • 首次成功回收超重型助推器,大幅降低了星舰的发射成本,使星舰成为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  • 积累了宝贵的飞行数据,为星舰的后续改进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在社交媒体上称,星舰第四次试飞是“巨大的成就”。 他表示,SpaceX将继续努力,争取尽快实现星舰的商业化应用。

星舰的成功试飞,是人类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也为未来探索太空增添了新的可能。

以下是本次新闻稿的几点补充:

  • 星舰第四次试飞的成功,离不开SpaceX团队的多年努力和付出。据报道,SpaceX为此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,并组建了一支由数千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。
  • 星舰的研发成功,也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支持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与SpaceX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,为星舰的研发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。
  • 星舰的成功,将对全球航天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它有望降低航天成本,提高航天效率,并推动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。

以下是一些可以作为新闻稿标题的备选方案:

  • 星舰第四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:SpaceX 超重型助推器首次软着陆!
  • 星舰登月迈出关键一步:SpaceX 超重型助推器成功回收
  • SpaceX 星舰再创佳绩: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系统指日可待
  • 人类航天新篇章:SpaceX 星舰成功试飞奏响胜利凯歌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7-03 20:40:08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科技新闻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